看点二 制造业企业的新机遇在哪?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,未来对企业家而言有什么样的机遇?首先看总量数字,比较保守的估测,如果GDP每年保持5.5%的增长速度,到2030年,实际GDP将近达到157万亿,名义GDP甚至可以高达260万亿人民币,这个数字跟去年的82.7万亿相比,还有一倍以上的空间,这在中国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经济发展的机会。
大家经常讲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。但中国人力资本或者知识资本在过去40年的积累成为另一个崛起的力量。以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为例,到2030年,我们大概有4亿到4.3亿年龄在40岁以下收入相对比较高的消费群体在中国崛起。这相当于一个欧盟的人口总量,比美国的3亿多人口要多很多。而其中2亿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,换句话讲2030年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里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将达到2.5亿。
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,2.5亿人的活力一旦激发出来,他们的创新精神、创新思想一旦激发出来之后,他们组合起来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一种驱动?
我认为,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、中国企业的机遇是非常乐观的。在未来的20~30年,在中国会崛起一个具有相当大消费实力的群体,他们的偏好、他们的需求、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跟向往,这个差距怎么去弥补?可能是在座企业家在未来1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需要去破题的一些领域。
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,在今天这样一个新的时代,我们更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要急于浮躁,不要被外面的世界迷惑了眼睛,要坚定自己的信念。大家都知道格力的空调做得最好,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,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依然做得很好,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数控机床,所有这一切技术都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团队,我们是从一张白纸做出来的,彻底颠覆了中国制造业传统的思维——靠拿别人的技术来发展。
合资引进是我们常用的名词,但是我们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,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,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创造者。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,你才敢讲你是为人类服务,否则我们仅仅是赚钱的工具而已。
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,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坚持这一份信念,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有未来,走自主创新的道路,才可能掌握明天。
今天为什么提出来从注重数量的发展转向注重质量的发展,因为我们大而不强,因为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没有地位,世界品牌评选的时候,没有一个是中国品牌,因为没有掌握技术,所以做不到。
前几天,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,国际上有很多标准,但中国没有自己的标准,这怎么能走向世界?实际上一个国家强不强大就是看你能不能掌握标准的制定。怎么样才能有定标准的权力?这就需要你的技术比别人领先。
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、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,中国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,尽管我们外部环境确实变差了,但中国增长的空间远远没有释放出来。此外他还谈到,中国现在确实充满机遇,变化太快,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社会的演进,给我们的焦虑感都是空前的强大。无论我们是做传统行业还是做互联网企业,还是做媒体行业,都充满了焦虑感,这是技术演进所造成的。对传统行业,我们面临着经济周期;对新兴行业,我们面临着产品和服务迭代的加速。同时,企业面临着庞大的需求和竞争,因为中国有最多、最大的消费群体。